三十期"问局十二五",三十个经济关键词,每一期围绕一个关键词,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紧扣民生的问与答,勾勒出中国经济下一个五年的主体框架;借助部委的权威释疑,学者的诚恳解惑,把握住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脉搏。 与此同时,我们会完全根据网友的投票从这些紧扣民生的关键词当中评选出"十二五最受关注话题",让网络再次成为智者的舞台,民生的狂欢地。

不得不说的通胀

目前,反通胀已经被公认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政策目标(包括增长目标)必须有所让步。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对付早期的通胀风险,一旦通胀失控...[详细][评论]

- 票
  • 1通胀为什么是一种劫贫济富的财富转移?

    媒体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一个标准的劫贫济富过程

    “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出版的《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中如此描述。通胀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及新增货币最早流入的行业,因为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而富人、掌握权力者所在行业正相反。压制物价,则是进一步剥夺穷人通胀保值的权利。[详细]

    ——人民网评论文章

    名家解惑:中国通胀的逻辑演进

    如果认为中国通胀是个长期现象,就需要着重从货币逻辑来解释。这个逻辑是:货币—资产—物价。这不是某一个时点货币超量了,而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就进入了超宽货币时期。土地和房地产价格涨起来后,才通过相应的传递渠道向物价的各个领域扩散。这需要时间的累积。收货币并不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针对资产泡沫,资产价格一旦下行,今天碰到难题可能都不再是问题,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等自然消退。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接受的一个经济结果是经济减速。[详细]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著名时评员:通胀式增长是在劫贫济富

    通胀增长不仅加剧国富民穷,而且是在全方位地进行“劫贫济富”。很不幸,改革开放以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史,恰恰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平均每年GDP增长10%,而货币存量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31.5%,个别年份甚至超过40%,相当于30年来货币贬值速度每年20%以上。[详细]

    ————童大焕,当今国内活跃的时评人之一

  • 2统计局的CPI数字缘何与感受不符?

    官方答疑:公布的CPI是总指数和大类指数而非具体价格

    对于许多人反映的CPI数据与个人感受不一致的问题,刘建伟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假如全国有一个平均海拔数,那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会认为这个数低了,而生活在东南沿海的人会觉得这个数高了。刘建伟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是总指数和大类指数,消费者做具体比较时,还是要看具体商品的具体价格。而且,人们一般对价格的下降不敏感,而对价格的上涨比较敏感,这也是CPI数据与一些人感受出现差距的原因。[详细]

    ————刘建伟,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消费价格处处长

    媒体评论:CPI数据失真早已是公众与学界共识

    事实上,CPI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已经是一个从公众到学界的共识,这样一种“失真”,是制度性低估,当然里面也掺杂着人为低估的因素。CP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如果这个数据不被人们信任,那么据此形成的宏观经济决策就有可能“失真”,从而达不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比如对现在的通胀形势,有观点认为是全面通胀、有观点认为是恶性通胀、有观点认为是温和通胀,所依据的也都是各自的判断和所援引的数据,因为统计局的CPI数据失之公信力。[详细]

    ——中华工商时报评论文章

    学者建议:不要以CPI作为单一通胀目标

    改变以CPI作为单一的通胀目标,提高对广义价格指标通胀率(如GDP平减指数通胀率)的决策信息度,是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经济与金融双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国CPI中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CPI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内物价变动情况,使得通货膨胀水平的度量失真。[详细]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3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恶性通胀?

    官方答疑:目前还没有进入恶性通胀

    目前还没有进入恶性通胀。恶性通胀也叫全面通胀,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通货膨胀是1994年的24.1%和1988年的18.8%,那两年的确是恶性通胀,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很多人还会记得当时非常普遍的商店抢购情形,连转不动的电扇都有人要买。[详细]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名家解惑:是否进入恶性通胀无共识 真实CPI已超5%

    目前,大家对恶性通胀的评价标准并没有一个共识。CPI,是一个数据,数据这个东西是人为的,包括你统计商品的构成、物价指数的篮子商品是不是选的合适。[详细]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机构分析:恶性通胀出现概率不大

    通胀问题无疑是2011年经济备受瞩目的问题,无论是粮食价格还是油价的趋势看,全球恶性通胀出现的概率不高。2011年CPI的整体水平在4%左右。[详细]

    ————侯明甫,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

    最新变化:统计局2011年用新CPI权重 对房价更敏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1年起我国将采用新的CPI权重。市场预期,CPI将因为调整相关权重而改变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局面,调整后的CPI将更真实反映物价水平。[详细]

    ————第一财经日报评论文章

  • 4应对通胀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学者答疑:让经济减速才能缓解通胀

    我认为,2011年的通胀风险和增长过低的风险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泛泛而谈的讨论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难以准确表述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明确承 认,通胀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已非仅仅是预期的问题,反通胀应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政策目标必须有所让步。目前的通胀主要是货币过度 宽松的结果,反通胀就必然要求货币紧缩而导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减速。不让经济减速就难以控制通胀。[详细]

    ————马骏,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机构分析:结构调整可以缓解通胀

    最近我比较关注的有两块,一个是CPI,一个是新兴产业。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加快产业升级可以有效地缓解通胀。正因为CPI的压力,就更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建设和高科技的应用,结构调整本身能够缓解通胀的压力,高科技可以解决通胀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详细]

    ————石波,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媒体评论:应对通胀需要打破两个不平衡

    事实上,面对通胀,普通民众就算成为精通通胀的专家,不管如何应对,财富都会缩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税”,所有持有货币的人都会被抽税,通胀率就相当于税率。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学课本中,通胀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必然产物。通胀中不受损,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持有货物,这对商家适用,对普通民众很难操作;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纸币收入。[详细]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文章

  • 52011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如何?

    名家解惑:2011全年CPI肯定超过5%

    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率肯定超过5%,小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成为2011年的常态,预计2011年上半年小幅加息会达三四次。[详细]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CPI将达3.7%

    预计2011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2011年第一季度物价最高,以后各季度将呈下降趋势,全年缺乏严重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原因有三:其一,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0928亿斤,增产2.9%。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为中国食品[4.80 -1.24%]类价格的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蔬菜的生长周期较短,在政府大力确保农副产品供应的政策以及蔬菜价格较高的影响下,蔬菜种植面积必将增长。食品类产品供应充足,不会出现由于供求失衡导致的物价上涨。[详细]

    ————“2011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年度报告,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官方答疑: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会大于2010年。这不仅是由于美国流动性过多,也要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尽管发达国家增速缓慢,新兴市场增速很快,需求也会很大。所以,国际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涨恐怕会大于2010年。这意味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我们的冲击会比较大。从国内来看,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三件事碰头,通货膨胀就躲不过去。第一是粮食歉收,第二是经济过热,第三是货币和信贷过量发行和投放。[详细]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 6利率市场化对管理通胀有何作用?

    部委答疑: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

    与物价密切相关的一个变量是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的价格。物价与利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周期性特征。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物价与利率的短期关系,也应观察物价上涨与利率变动的中长期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这样,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详细]

    ————盛松成,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名家解惑:通胀时期适合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而管理通胀则是一个短期的临时性问题。远水不解近渴,二者不能混同。不能仅仅从管理近期通胀的应急角度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往在通胀时期,是不得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期,因为存款者更加关心存款收益能否跑过通胀的问题,从而延迟的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来源流失严重;但同时通胀时期又不是一个适合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期。[详细]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机构分析:利率市场化可熨平通胀预期

    利率市场化有熨平通胀预期的作用。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当于为管理通胀提供更多“疏回流”的渠道,一方面能吸收过剩的流动性,一方面又能让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市场化定价的产品不断增加和丰富,有利于构建我国债券市场更加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为央行制定短期利率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熨平通货膨胀预期。[详细]

    ————唐凌云,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 问题1

    通胀为什么是一种劫贫济富的财富转移?

  • 问题2

    统计局的CPI数字缘何与感受不符?

  • 问题3

    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恶性通胀?

  • 问题4

    应对通胀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 问题5

    2011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如何?

  • 问题6

    利率市场化对管理通胀有何作用?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专题制作:王小瑛